自9月份以来,连续的阴雨天气,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季,不少市民也按捺不住想要“尝尝鲜”了,10月6日晚,湖南航天医院接诊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患者7人。
“晚上吃了那个蘑菇过了几个小时就开始恶心、想吐,医生我们不会是蘑菇中毒了吧?不应该啊,我们年年都吃的。”抢救室里,患者肖先生痛苦地跟医生说道。
近日雨水连绵,又恰逢国庆长假,患者肖先生和张先生相邀一同去上山采蘑菇,本想着这蘑菇味道又鲜美,年年都吃的,没想到这一次却“翻了车”,两家七口人齐齐进了医院。
“那天晚上我值夜班,两家人一起过来的,所幸都算轻症,予以催吐、补液之后都痊愈出院了。”湖南航天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袁再让说道,“最近这段时间陆陆续续总有蘑菇中毒患者,有的患者甚至出现了肝衰竭。野生蘑菇种类繁多,很多人对于毒蘑菇的认知存在不足,为了稳妥起见,对于野生蘑菇,最好都不要采食。”
蘑菇中毒 顾名思义,即食用有毒蘑菇造成的急性中毒疾病,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与季节性,且发病常为聚集性发病,部分毒蘑菇死亡率极高,例如肝毒性毒蘑菇鹅膏菌属品种的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八十,是所有食源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。
毒蘑菇的毒素极为复杂,根据中毒类型,可将蘑菇中毒分为如下几个类型:
急性肝损型:初期表现为胃肠道症状,随后可消失,称为假愈,后出现明显肝功能损害、急性肝衰竭,最终导致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、死亡。
急性肾衰型:食用后出现少尿无尿、血清尿素氮肌酐迅速升高,出现急性肾衰竭。
溶血型:食用后出现寒战高热、腹痛、面色苍白、血红蛋白入血造成血红蛋白尿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(DIC)。
横纹肌溶解型:食用后出现乏力、肌肉酸痛、肌酶入血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。
胃肠炎型:出现各种胃肠道症状,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腹痛等, 造成电解质大量丢失,可出现严重电解质紊乱。
神经精神型:出现流泪、流涎、出汗、幻觉、谵妄、癫痫、共济失调、血压下降、脉搏减慢等。
蘑菇中毒现在的治疗方法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,初期以催吐洗胃导泄为主,若出现器官功能衰竭则以保护器官以及替代治疗(例如人工肝,透析)为主,若出现无法挽回的器官衰竭,那就只能器官移植治疗了。
小小蘑菇的毒性可谓是多种多样,还别说,甚至外观还有一些可爱,但在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以外,作为医务人员,更应该注意到它们”美丽”皮囊下“恶毒”的内在。
所以千万自行不要采摘野生蘑菇食用,不要图一时嘴瘾,去食用野生蘑菇,若在不知情情况下食用了有毒性的蘑菇时,一旦出现任何不适,及时催吐后就医洗胃,避免悲剧的发生。